强化知识产权检察监督 深圳典型案例解析
近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2019年度广东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K公司假冒注册商标案入选。
该项目案件的起因是国际知名电子产品品牌A公司发现其最新款手机的配套耳机在中国大陆上市前,已有仿冒耳机在深圳的华强北市场出现,并且有配备的专用耳机设计图纸销售。图纸与A公司享有著作权的图纸完全相同。A公司随即开展内部调查并起诉相关侵害其外观设计专利权,北京金杜(深圳)律师事务所作为诉方代表人参与该公司的维权活动中,并代理客户与侵权企业进行了刑事和解谈判,最终该案件以庭外和解方式结案,并为客户挽回总计约 300 万美金的损失,维护了两家知名企业的商业利益。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件的处理具有可参考性,入选2019年度广东检查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不少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的法律申请和专利保护范围不甚清楚,其专利保护策略和方式应适合中国国情,如需诉讼维权成功,需要在专利申请策略、专利布局和专利战略方面多下功夫。目前,在中国,众汽车厂商对于专利申请保护都比较积极,谁能获得更核心的专利权利,谁就将在知识产权竞争中略胜一筹。”杨帆解释道。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开的数据,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04件,审结1976件,比2018年分别上升174.26%和260.07%。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399031件,审结394521件,分别比2018年上升40.79%和44.02%。上述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依然集中表现为著作权、专利、商标侵权纠纷。其中,审结的专利侵权纠纷主要为侵害外观设计专利纠纷,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占比高达53.75%。
由此可见,发明专利含金量最高,而外观设计专利的门槛最低,这也使得一些靠“山寨”为生的公司有了“钻空子”的机会,瞄准市面上的热销产品展开“精确打击”。
随着新专利法的通过,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加强了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降低维权难度,相信山寨抄袭的不良风气将得以纠正,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山寨时代也将成为过去。
这个案件的典型意义在于展示了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律师事务所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下是该案件的几个典型意义:
依法履行职责,落实知识产权平等保护
该案例突出了知识产权保护在现代商业中的关键作用。它揭示了即使在产品尚未上市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侵权已经在市场上出现,这可能对品牌声誉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这强调了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其知识产权。
精准把握维权策略,多元策略处理
律师事务所在案件中采用了综合性的策略,包括起诉和刑事和解谈判。这种策略的灵活性显示了律师如何根据案件的不同方面来制定合适的维权计划。通过庭外和解解决纠纷,两家知名公司都避免了长期的法律纠纷,从而减少了成本和时间。这展示了和解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解决方案的创造性。
电子设备行业独立观察员马岗表示,整体来看,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企业要更自律,更有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另一方面,在产品创新上,要树立标杆,引导行业往创新驱动的方向上推进。 (文/龚霏)